欢迎来到济南志金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公司官方网站!

出租销售各种设备

型号俱全 库存量大 品质服务

全国咨询热线 186-7878-7265
分类导航

拉森桩施工过程中如何保证周边建筑的安全?

文章作者:志金建筑机械设备租赁 发布时间:2025-09-25 11:15:21 浏览次数:0


中保障周边建筑安全,核心是通过 “提前预防 - 过程控扰 - 实时监测 - 应急兜底” 的闭环管理,控制土体扰动、地下水变化及支护结构变形,避免对周边建筑基础和结构产生不利影响。以下是基于行业规范与实操经验的详细措施:

一、施工前:全面勘察与风险预处理

施工前需摸清周边建筑、地下管线及地质条件,提前消除潜在风险,为安全施工奠定基础。

  1. 精细化勘察,明确风险边界

    • 周边建筑勘察:记录建筑的基础类型(浅基础 / 深基础)、结构形式(砖混 / 框架)、使用年限及沉降历史,重点标注距离施工区≤10m 的建筑(此类建筑受扰动风险最高)。例如,对砖混结构的老旧居民楼,需额外检查墙体是否有原有裂缝,并拍照存档。

    • 地下管线探测:用地质雷达或人工探坑,确定燃气、供水、电缆等管线的位置、埋深及材质,划定 “禁扰区”(管线周边 3m 内禁止重型机械作业),必要时迁移或加固管线(如用套管包裹水管,防止打桩振动导致破裂)。

    • 地质参数测试:通过钻探获取土体的压缩模量、渗透系数、黏聚力等参数,判断是否存在软土、砂层或孤石,为打桩方法和降水方案提供依据(如砂层需采用振动沉桩,避免涌砂)。

  2. 针对性预处理,降低初始风险

    • 建筑基础加固:对距离施工区≤5m、基础承载力不足的建筑,采用注浆加固(水泥浆 + 水玻璃,压力 0.3-0.5MPa)或微型桩支护(直径 150-200mm 的钢管桩,间距 1-1.5m),增强基础抗变形能力。某旧城改造项目中,对 2 栋砖混楼进行注浆加固后,施工期间沉降量减少 60%。

    • 设置隔离屏障:在施工区与周边建筑之间打设高压旋喷桩(直径 600-800mm,深度超拉森桩底 1-2m)或水泥土搅拌桩,形成 “隔离帷幕”,减少土体侧向位移向建筑传递。软土地区采用此措施,可将周边土体位移控制在 10mm 以内。

    • 降水预平衡:若地下水位较高,提前 7-10 天启动降水系统(降水井间距 10-15m),缓慢降低地下水位(日均降深≤0.5m),避免水位骤降导致周边土体固结沉降。

二、施工中:工艺优化与扰动控制

通过优化打桩、降水、开挖工艺,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周边土体的扰动,从源头保障建筑安全。

  1. 打桩工艺:控速、控序、控振

    • 合理选择打桩方法:软土或周边建筑密集区,优先采用静压沉桩(无振动、低噪音)或低频振动沉桩(频率≤1000 次 / 分),避免高频振动(>2000 次 / 分)导致土体液化。某居民区项目用静压沉桩,周边建筑振动速度控制在 0.15cm/s 以内(规范限值 0.25cm/s)。

    • 优化打桩顺序:遵循 “远离建筑、对称施打” 原则 —— 从距离周边建筑最远的一侧向靠近的一侧打,或分两段对称施打,避免土体向建筑方向挤压。例如,施工区东侧有居民楼时,先打西侧、南侧桩,再打东侧桩,减少东侧土体位移。

    • 控制打桩速度与深度:单桩施打速度≤0.5m/min,每打入 1m 暂停 30 秒,释放超孔隙水压力;入土深度按 “贯入度 + 标高双控”,硬土中以贯入度为主(最后 10 锤贯入度≤5mm / 锤),避免桩体过度打入导致深层土体扰动。

  2. 降水与开挖:控深、控速、控排水

    • 分层降水与回灌平衡:若周边建筑对地下水位敏感(如浅基础建筑),在降水区外侧设置回灌井,将抽出的地下水回灌至周边土层,维持地下水位稳定。某地铁项目通过 “降水 + 回灌”,周边建筑沉降量从 50mm 降至 18mm。

    • 分层开挖,及时支护:基坑开挖遵循 “分层开挖、先撑后挖” 原则,每层开挖深度≤2m,开挖至支撑标高下 0.5m 时,24 小时内完成内支撑安装(钢支撑或混凝土支撑),避免基坑长时间暴露导致土体失稳。

    • 坑内排水防浸泡:基坑底部设置排水沟(宽 30cm、深 20cm)和集水井(间距 20-30m),及时排出渗水,防止雨水或渗水浸泡周边土体,导致土体强度降低。

  3. 支护结构:强化稳定性,避免失稳

    • 桩体垂直度控制:每施打 5 根桩,用全站仪检查垂直度(偏差≤0.5%),若倾斜超差,立即用千斤顶或钢楔校正(软土中可拔出重打,硬土中需先引孔再调整),防止桩体倾斜导致支护帷幕失效,进而挤压周边建筑。

    • 锁口密封与防渗:打桩前在锁口内涂抹黄油 + 石墨粉(比例 3:1),确保相邻桩体紧密咬合(缝隙≤1mm);若发现锁口漏水,及时用水泥浆或聚氨酯注浆封堵,避免地下水流失导致周边土体沉降。

    • 内支撑加固:对深基坑(深度>10m),采用 “钢支撑 + 预应力张拉”(张拉应力达设计值的 70%-80%),并定期检查支撑轴力(每 2 天 1 次),若轴力超预警值,及时补张拉或增加支撑,防止支撑变形带动桩体位移。

三、过程中:实时监测与动态预警

建立全周期监测体系,实时掌握周边建筑及土体变形情况,超预警值立即干预,避免风险扩大。

  1. 明确监测项目与标准监测需覆盖 “建筑 - 土体 - 支护” 三大维度,具体指标及限值如下:

    监测对象监测项目监测设备预警值控制值监测频率(施工期)
    周边建筑沉降精密水准仪(0.1mm)≤30mm≤50mm1 次 / 天
    周边建筑倾斜全站仪 / 测斜仪≤0.1% H(H 为建筑高度)≤0.2%H1 次 / 天
    周边建筑裂缝宽度裂缝宽度仪≤0.3mm≤0.5mm1 次 / 天(发现裂缝后加密)
    深层土体侧向位移测斜管(精度 0.1mm)≤20mm≤30mm1 次 / 天
    地下水位水位变化水位计(精度 1cm)日均降深≤0.5m累计降深≤2m1 次 / 天
    拉森桩支护桩顶位移全站仪≤15mm≤25mm1 次 / 天
    拉森桩支护支撑轴力轴力计80% 设计值100% 设计值1 次 / 2 天
  2. 监测数据处理与响应

    • 预警值:暂停施工,采取 “减缓打桩速度、调整降水方案、增加监测频率(1 次 / 4 小时)” 等措施;

    • 控制值:立即停止施工,启动应急方案(如回灌地下水、增加临时支撑、对建筑基础注浆加固),待变形稳定后再复工。

    • 实时分析:每天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,绘制 “时间 - 位移” 曲线,若发现数据异常(如沉降速率突然增大至>5mm / 天),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分析原因(如是否降水过快、打桩扰动过大)。

    • 分级响应:

    • 信息公开:定期向周边居民公示监测数据(如每周 1 次),减少居民担忧,同时接受社会监督。

四、应急:预案制定与快速响应

提前制定针对性应急预案,储备应急物资与设备,确保突发情况能快速处置,避免风险升级。

  1. 常见风险与应急措施

    • 周边建筑沉降超限时:立即停止降水,启动回灌井回灌地下水;对建筑基础采用 “袖阀管注浆” 加固(注浆压力 0.2-0.4MPa),控制沉降发展。

    • 拉森桩倾斜失稳时:在倾斜桩体外侧打设临时微型桩(直径 150mm,深度超桩底 1m),用千斤顶校正桩体垂直度;同时增加内支撑密度,限制桩体进一步变形。

    • 地下管线破裂时:立即关闭管线阀门(如燃气、供水),疏散周边人员;采用 “钢板桩围护 + 人工开挖” 修复管线,避免泄漏引发次生灾害(如燃气爆炸、路面塌陷)。

    • 暴雨导致基坑积水时:启动备用排水泵(功率≥5.5kW)加速排水;在基坑周边堆筑沙袋挡水,防止雨水倒灌,同时检查周边建筑地下室是否渗水,及时封堵。

  2. 应急物资与人员储备

    • 物资:储备千斤顶(50-100t)、钢支撑(H 型钢)、注浆设备(压浆泵、袖阀管)、排水泵、沙袋、应急照明等,确保物资就近存放(距离施工区≤50m)。

    • 人员:组建应急小组(含技术、施工、安全人员),明确分工;定期组织应急演练(每季度 1 次),确保突发情况时能在 30 分钟内响应。

五、后期:规范拔桩与场地恢复

桩体拔除阶段若操作不当,易产生 “拔桩孔洞” 导致土体塌陷,需重点控制拔桩工艺与孔洞处理。

  1. 优化拔桩顺序与速度

    • 拔桩顺序:与打桩顺序相反(从最后打设的桩开始拔),或分段对称拔除,避免土体单侧受力导致塌陷;距离周边建筑≤5m 的桩体,最后拔除,减少对建筑基础的扰动。

    • 控制拔桩速度:用液压拔桩机缓慢拔桩(速度≤0.3m/min),每拔出 1m 暂停 30 秒,让土体充分回灌,释放孔隙水压力;对埋深超 15m 的桩体,提前用振动锤松动(振动时间 5-10 分钟),避免强行拔桩导致土体撕裂。

  2. 孔洞及时回填,避免沉降

    • 拔桩后 30 分钟内,用砂石(级配砂石,含泥量≤5%) 或水泥土(水泥掺量 10%) 分层回填孔洞,每层回填厚度≤30cm,用振捣棒夯实(压实度≥90%);临近建筑的孔洞,采用 “注浆回填”(水泥浆浓度 1:1.5,压力 0.2-0.3MPa),确保土体密实,防止地表沉降。

总结

拉森桩施工中保障周边建筑安全,关键是 “摸清风险、控住扰动、盯住变形、备好预案”。需从勘察、工艺、监测、应急全流程入手,将扰动控制在周边建筑可承受范围内,同时通过实时监测动态调整施工参数,形成 “预防 - 控制 - 响应” 的闭环,最大程度降低施工对周边建筑的影响。

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拉森桩施工周边建筑安全

文章来源于www.jncgzl.com/news/866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