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济南志金建筑机械设备租赁公司官方网站!

出租销售各种设备

型号俱全 库存量大 品质服务

全国咨询热线 186-7878-7265
分类导航

介绍一下拉森桩的施工工艺

文章作者:志金建筑机械设备租赁 发布时间:2025-09-30 19:35:00 浏览次数:0

拉森桩施工工艺是围绕 “精准定位、稳定成桩、高效止水、安全回收” 展开的系统性流程,核心分为施工准备、桩体施打、支护配套、质量管控、桩体拔除五大阶段,需结合地质条件、工程需求灵活调整。以下是基于行业标准与实操经验的详细解析:

一、施工准备阶段:奠定基础,规避风险

施工前需完成场地勘察、材料设备核查与方案优化,确保后续流程顺畅。

  1. 场地勘察与清理

    • 勘察内容:明确地下管线(燃气、电缆、水管)位置、地质分层(软土 / 硬岩 / 砂层)、地下水位埋深,必要时采用地质雷达或钻探取样,精度需达 ±5cm。

    • 场地清理:移除地表障碍物(石块、植被),平整场地并碾压密实(压实度≥90%),松软场地需铺设钢板或碎石垫层(厚度 10-15cm),防止打桩机下陷。

  2. 材料与设备准备

    • 拉森桩检查:核对桩体型号(常用 U 型、Z 型)、长度(6-18m),检查锁口平整度(误差≤1mm)、桩身垂直度(弯曲度≤1‰),锈蚀严重(厚度损耗>5%)或锁口变形的桩体需更换。

    • 设备选型:根据地质选打桩机 —— 软土 / 砂层用振动沉桩机(功率 60-120kW),硬土层 / 岩层用液压冲击桩机,复杂地质(如含孤石)需配备钻孔引孔设备(直径比桩宽小 5-10cm)。

  3. 方案与安全准备

    • 编制专项方案:明确桩位布置(间距通常 40-60cm)、打桩顺序(从一角向另一角或分段对称施打)、应急预案(如桩体倾斜处理、管线保护措施)。

    • 安全防护:设置警示标识、防护栏杆(高度 1.2m),打桩机作业半径内禁止站人,地下管线周边 3m 范围需采用人工引孔,避免机械损伤。

二、测量放线阶段:精准定位,控制偏差

此阶段需确保桩位、标高精度,直接影响支护结构稳定性。

  1. 基准点设置

    • 建立施工控制网:采用全站仪布设平面控制点(间距 50-100m)、水准点(每 100m 不少于 1 个),控制点需远离施工扰动区(距离≥10m),并定期复核(每天 1 次)。

    • 桩位放样:按设计图纸用经纬仪或 GPS 定位,在地面标记桩中心位置(用石灰线或钢钉),桩位偏差需≤10mm,相邻桩位间距偏差≤5mm。

  2. 导向架安装

    • 导向架作用:保证打桩垂直度,通常用型钢(H 型钢、槽钢)焊接成双层导向框,顶层距地面 1.2-1.5m,底层距地面 0.3-0.5m。

    • 精度调整:用水平仪校正导向架水平度(误差≤1‰),垂直度用线锤或全站仪控制(偏差≤0.5%),固定导向架时需打入地锚,防止移位。

三、桩体施打阶段:核心工艺,控制质量

根据地质条件选择打桩方法,重点控制垂直度、入土深度与锁口密封性。

1. 常用打桩方法及适用场景

打桩方法核心原理适用地质优势注意事项
单独打入法单桩依次施打,无需分组软土、砂层,桩长≤12m效率高(单桩耗时 15-30 分钟)长桩易倾斜,需频繁校正垂直度
屏风式打入法先将 3-5 根桩组成 “屏风组”,再整体施打硬土、桩长>12m减少桩体倾斜(偏差≤0.3%)组内桩间距需一致(误差≤3mm)
振动沉桩法振动锤产生高频振动(1000-2000 次 / 分),使土体液化砂层、粉质黏土噪音小、对周边影响小软土中需控制振动时间,避免超沉
静压沉桩法用液压设备施加静压力(500-2000kN)压桩入土居民区、管线密集区无噪音、无振动硬岩地质不适用,需提前引孔

2. 施打关键操作

  1. 首桩控制:第一根桩作为基准桩,需慢打(速度≤0.5m/min),每打入 1m 用全站仪检查垂直度,偏差超 0.3% 时立即调整(用千斤顶或钢楔校正),入土深度需符合设计要求(误差≤50mm)。

  2. 锁口处理:施打前在锁口内涂抹润滑剂(黄油 + 石墨粉,比例 3:1),减少咬合摩擦;相邻桩施打时,用撬棍辅助对齐锁口,确保紧密咬合(缝隙≤1mm),防止止水失效。

  3. 入土深度控制:软土中按 “标高控制”(桩顶标高误差≤30mm),硬岩中按 “贯入度控制”(最后 10 锤贯入度≤5mm / 锤),两者结合时以贯入度为主,避免桩体打穿硬岩层导致失稳。

四、支护配套阶段:强化结构,保障安全

深基坑或复杂地质需配套内支撑、降水系统,提升支护稳定性。

  1. 内支撑安装

    • 支撑类型:常用钢支撑(H 型钢、钢管)或混凝土支撑,间距 3-6m,层数根据基坑深度确定(深度>10m 需设 2-3 层)。

    • 安装时机:桩体施打完成后,基坑开挖至支撑标高下 0.5m 时立即安装,支撑与桩体连接需用螺栓或焊接固定,节点强度需达设计值的 1.2 倍。

  2. 降水与排水

    • 降水措施:地下水位高于开挖面时,在桩外侧设置降水井(间距 10-15m,深度超开挖面 2-3m),用潜水泵抽水,将水位降至开挖面下 1m。

    • 坑内排水:基坑底部设置排水沟(宽 30cm、深 20cm)和集水井(间距 20-30m),及时排出渗水,防止基坑积水浸泡桩体。

五、质量与安全管控阶段:实时监测,防范隐患

施工全程需监控桩体状态与周边环境,避免安全事故。

  1. 质量监测

    • 桩体垂直度:每施打 5 根桩用全站仪复核,垂直度偏差超 0.5% 时需拔出重打(软土中可直接校正,硬土中需引孔后调整)。

    • 锁口密封性:雨后或降水后检查锁口是否漏水,轻微渗水用水泥浆封堵,严重漏水需在桩外侧打高压旋喷桩(直径 600-800mm)防渗。

    • 周边沉降:用水准仪监测周边建筑、道路沉降,沉降量超 30mm 时需停止施工,采取加固措施(如增加内支撑、回灌地下水)。

  2. 安全管控

    • 设备安全:打桩机作业前检查液压系统、钢丝绳(磨损量≤10%),严禁超载作业(负荷≤额定值的 90%)。

    • 人员安全:操作人员需持证上岗,佩戴安全帽、防滑鞋,高空作业(如安装导向架)需系安全带,下方设置安全网。

六、桩体拔除阶段:回收复用,恢复场地

工程结束后需有序拔桩,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。

  1. 拔除准备

    • 清理场地:移除内支撑、降水设备,平整基坑底部,确保拔桩机作业空间(作业半径≥5m)。

    • 桩体预处理:对埋深较深(>15m)或地质较硬的桩体,提前用振动锤松动(振动时间 5-10 分钟),或注入高压水(压力 0.5-1.0MPa)软化周边土体。

  2. 拔除工艺

    • 拔除顺序:与打桩顺序相反(从最后打设的桩开始拔),或分段对称拔除,避免土体单侧受力导致坍塌。

    • 控制速度:用液压拔桩机缓慢拔桩(速度≤0.3m/min),每拔出 1m 暂停 30 秒,让土体充分回灌,减少孔隙水压力。

  3. 孔洞处理

    • 拔桩后留下的孔洞需及时回填(用砂石或水泥土分层夯实,压实度≥90%),防止地表沉降;临近建筑物的孔洞需采用注浆回填(水泥浆浓度 1:1.5),增强土体稳定性。

总结

拉森桩施工工艺的核心是 “精准定位、稳定施打、全程管控”,需根据地质条件(软土 / 硬岩 / 砂层)、工程需求(基坑深度、止水要求)选择适配的打桩方法与配套措施。施工中需重点控制桩体垂直度、锁口密封性与周边沉降,才能确保支护结构安全,同时实现桩体回收复用(单次拔除后修复率可达 85% 以上),降低工程成本。

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拉森桩施工工艺流程图及质量检查表,包含各阶段关键节点、验收标准与常见问题处理方案,方便你在实际施工中直接对照使用?


文章来源于www.jncgzl.com/news/865.html,转载请注明出处!